發布時間:2010-06-09 來源方式:武威日報 ?記者:
昨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火榮貴赴古浪調研生態建設、設施農業等工作。
市委副書記何偉陪同調研。雨潤昌松,綠滿古浪。雨后的沙棗樹銀灰中透著濃濃的綠色,火榮貴一行驅車來到馬路灘林場頭道溝。
這里是蘭州金福樂生物工程公司沙漠區農作物種植及固沙植物栽培試驗點。公司董事長金季藩博士介紹說:沙漠本身蓄涵水分,但被白白蒸發和滲漏掉了。金福樂公司的實驗是利用一種吸水、保水、固定水且有養分的基質,吸收水、抗蒸發,施用這種基質種植高效農作物,產生經濟效益,變沙害為利,一舉兩得。公司計劃今年在古浪共試驗52畝。在實驗點,施用基質的沙塊顯出隱隱濕意?;饦s貴蹲下身子,刨開沙子,只見未施用基質的沙地,中間存在干沙層,施用基質的沙地保水效果明顯?;饦s貴詳細詢問了實驗進展、投入成本等情況后說:“科學的認識產生科學的方法和發明,科學的發明為我們防沙治沙提供科技的手段。古浪縣要利用每年省上投入的治沙資金,在林帶、道路兩側、風沙口、村莊、林場,由近及遠,大力推廣這種新技術”。
今年4月27日,在古浪現場指導抗災救災工作的火榮貴專程看望了八步沙林場“治沙老愚公”及其后代。這次調研火榮貴又來到了這里。當初要求古浪縣為林場修的砂石路業已建成,這條6.5公里長的路方便了壓沙栽樹,展示著古浪人民防沙治沙的精神,顯示出市領導對生態治理的高度重視。
火榮貴說,“八步沙六老人”及其后代用一種覺悟、一種精神治理沙患,現在基礎好了,要利用現有資源,發展經濟、增加收入。今年古浪被列入全省的生態功能區,要抓住機遇,爭取省上投入。我們防沙治沙,實施生態安全戰略要不斷總結探索新經驗新模式?!皣矣型度?,科技作支撐,農民有收益”是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形成這樣一種良性循環的治理生態模式,常抓不懈,相信不久武威又是一個新面貌?;饦s貴還現場介紹起了梭梭嫁接肉蓯蓉和利用滴灌技術在沙漠栽植大棗的信息。
火榮貴一行來到黃花灘鄉黃花灘村白家溝組養殖暖棚示范點。該村村支部書記胡中山一家建了一座日光溫棚,3座養殖暖棚。他帶領群眾建起了橋南組72座日光溫棚示范點、橋頭組180座養殖暖棚示范點,白家溝52座養殖暖棚正在如火如荼修建中?!?·24”風災,這個村部分溫棚受損,火榮貴親臨查看災情、指導救災工作。胡中山說,示范點的建設我們一定要做到高標準、嚴要求。
今年市上下達古浪縣的設施農業任務為3000畝,截至目前,全縣共落實面積5608畝?;饦s貴說,古浪的設施農業起步晚,但走在了全市的前列,發展快、質量高。
頂著烈日,火榮貴一行來到泗水鎮光豐村場房莊組的日光溫室示范點,現場群眾正在拉運立柱?;饦s貴得知新建日光溫室52座已全部認領到戶時說,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基本的出路在于發展設施農業,要抓住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國家補助的機遇,讓有經營能力的農戶,多建棚、早建棚、早受益。鄉鎮要積極探索“1戶1座日光溫棚、1座養殖暖棚、2畝經濟林,人均1畝口糧田”的基本模式,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
下午,火榮貴一行來到黃羊川鎮尚家溝村、黃羊川鎮小南沖村全膜壟作馬鈴薯示范點。今年雨情較好,馬鈴薯長勢喜人,豐收在望。鄉鎮負責人介紹說,由于馬鈴薯增收效果明顯,預計畝收入達1700多元以上,群眾發展旱作農業的熱情不斷高漲?;饦s貴說,要及早籌劃銷售。一切為了群眾增收,不能因為產品滯銷,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
火榮貴一行還到西靖鄉生態收縮居住工程建設現場、雙塔食品生物工業園、十八里堡鄉趙家莊村食用菌栽培示范點進行調研。
涼州區相關領導,市農牧局、市林業局有關負責同志隨同調研?;饦s貴說,通過調研,各縣區要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共同促進工作。